志尚儀器股份有限公司


[ 發表回應文章 ] [ 回 疾病醫霸 ] [ 回上一頁 ]

我中了!肩關節夾擠症候群(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)

Tw17/2017/4/26 上午 07:46:4410748


我中了!肩關節夾擠症候群(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)

肩關節夾擠症候群(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),指的是肩關節作手高舉過肩時會產生莫名的疼痛,一般會有肩關節夾擠症候群的人,常是從事手需要高舉過肩的運動或職業。在臨床上容易被誤判為五十肩,其實這是兩種不一樣的傷害,所以治療處理時也就不同了。

先了解肩膀的構造才會知道到底是那裡被夾擠了。

◎肩關節構造:
肩關節主要由鎖骨、肩胛骨、肱骨所組成。

肩膀側面觀,a為肩峰、b為喙突肩峰韌帶、c為喙突,a、b、c連線形成屋頂,而肱骨頭為基底,所圍成的空間,稱之為肩峰下空間。這個空間就是常發生關節外夾擠的地方。

如果肱骨單純的接在肩胛骨的關節盂上,就像高爾夫球一樣,非常地不穩定,所以周圍需要很多軟組織去包覆他,增加穩定性,這些組織包括關節唇、關節囊、韌帶、肌肉。

而經過肩峰下空間的這些組織,就是容易被夾擠到的組織,包括了棘上肌,二頭肌長頭肌腱,還有肩峰下滑囊。

肩關節夾擠症候群是肩膀在動作的時候才會產生症狀,所以要先知道肩膀這些肌肉是如何帶動我們的肩膀。

● 冠狀面:從肩膀正面看過去,主要是三角肌(Deltoid)及棘上肌(supraspinatus)帶動,使我們的手可以水平上舉。主要是三角肌帶動我們的手水平往上舉,而棘上肌把肱骨頭往下帶,避免肱骨頭撞到肩峰。

● 橫向切面:從頭頂方向看下去,肩胛下肌(subscapularis)及棘下肌(infraspinatus)帶動我們肩膀的內轉、外轉。

● 肩胛骨平面:使肩胛骨往上、下轉動。

上轉肌群:
1. 上斜方肌 (Upper trapezius)
2. 下斜方肌 (Lower trapezius)
3. 前鋸肌 (Serretus anterior)


下轉肌群:
1. 提肩胛肌 (levator scapulae)
2. 胸小肌 (pectoralis minor)
3. 菱形肌 (rhomboids)


這些控制肩胛骨轉動的肌群之所以重要,是因為肱骨頭接在肩胛骨上,也就是說,肩胛骨是整個上肢動作的基石。

當上面的肌肉太緊,會造成肩胛骨位置跑掉;或是肌肉無力,造成轉動不足,都會使得上肢的動作受到影響。所以在治療時,也會針對這些肌肉去做放鬆或是訓練。

最後介紹肩膀很重要的穩定肌群,旋轉肌群 (Rotator cuff)。主要由:

1. 棘上肌 (supraspinatus)
2. 棘下肌 (infraspinatus)
3. 小圓肌 (teres minor)
4. 肩胛下肌 (subscapularis)

這四條肌肉都從肩胛骨連接到肱骨頭,所以能在我們手產生動作的時候,穩定肱骨頭,使他維持在動作軸心,不會跑掉。


◎肩關節夾擠症候群主要有兩個分類:

-關節外夾擠(External Impingement),又分為原發性與次發性。
-關節內夾擠(Internal Impingement)


● 關節外的夾擠(External Impingement):

1. 原發性關節外的夾擠,也就是肩峰下夾擠。

在肩峰下空間,這個空間除了有棘上肌,二頭肌長頭肌腱通過,還有肩峰下滑囊在這裡。

所以當這個空間變得狹窄的話,會使得肌腱及滑液囊受到壓迫,進而產生發炎、疼痛。這個時候就產生了夾擠。

最後了解一下棘上肌的重要性,他之所以重要,是因為他可以把我們的肱骨頭往下帶,所以當他受傷時,會使得這個功能下降,進而使肩峰下空間變狹窄,狹窄後,又繼續夾到自己,不斷惡性循環。

2. 次發性關節外的夾擠:
容易發生在35歲以下,常做過肩的動作的人。因為一直做出過肩的動作,會使得肱骨頭往前,使肩膀前側的穩定組織受到拉扯,造成細微的創傷,但即使是這樣微小的創傷,長時間下來會容易使肱骨頭往前位移。因為肱骨頭往前位移,需要旋轉肌群更出力來維持肱骨頭的穩定,久而久之,旋轉肌群容易產生疲勞,使得肱骨頭往前半脫位,造成次發性的夾擠。

※區分原發性或次發性:
      原發性與次發性都會在肩膀前側有疼痛的情形,但次發性是因為肩關節不穩定,所造成往前夾擠,所以只要把肩關節往後復位,疼痛的情形便會減少。所以在治療上,都需要增加肩峰下空間,而次發性夾擠還需要增加關節的穩定度。

● 關節內夾擠(Internal Impingement):
      在投球時,肩膀做出了極致的外轉、外展、與向後伸展,長時間下來,會使得旋轉肌群與上、後側關節唇、肱骨產生夾擠,但不一定有肩關節不穩定的情形。

◎造成肩關節夾擠的原因:

● 外在因素:

一般來說,肩峰的形狀分為三種:1. 平面;2. 弧面;3. 鉤狀

在最常見的是平面,也是肩峰下空間最大的情形;而第二種及第三種因為肩峰形狀關係,所以使得肩峰下空間變窄,因為這種先天因素,使得更容易產生肩關節夾擠症候群。

● 內在因素:

1. 旋轉肌群本身的問題(Loss of rotator cuff):尤其是棘上肌,沒有辦法把肱骨頭往下拉,造成夾擠。
2. 後面關節囊太緊(Posterior capsular tightness):使得肱骨頭移動時往前往上跑,造成夾擠。
3. 關節囊的不穩(Shoulder instability):造成手在移動的時候,肱骨頭亂跑,造成夾擠。通常是前方關節囊不穩所造成。

● 姿勢不良:
       姿勢不良也會造成肌肉不平衡,前面肌肉緊;後面肌肉鬆,使得肱骨頭被拉往前往上移動。

◎症狀:會有疼痛弧的現象,手水平舉起來時,在60度到120度之間會產生疼痛,但過了就不會痛了。這個不是絕對,只是疼痛會在60度到120度最明顯,手再往上還是有可能夾擠產生疼痛。

◎治療及預防:

物理治療介入主要有三個M,分別是Modality (儀器)、Manul (徒手)、Movement (運動)。
● Modality (儀器)治療:利用超音波降低發炎、疼痛,加速受傷軟組織的癒合。或是冰敷也可以降低發炎反應、止痛。

● Manul (徒手)治療:以徒手按摩肌肉的方式放鬆過緊的肌肉,像是胸小肌。針對肩膀後關節囊活動度變差的情形,也可以使用徒手方式,增加其活動度。

● Movement (運動)治療:

○ 側睡伸展(Sleep’s stretch):伸展肩膀後側關節囊組織
       側躺下,利用身體固定下側的肩胛骨,下面的手肘與肩膀都呈90度,上面的手把下面的手往下轉,轉到有緊繃感時,維持20秒,重複10次。一天做三回。

○ 前鉅肌訓練:
1. 初始動作

2. 胸口往牆壁移動,肩胛骨往後夾
 
3. 雙手出力往牆壁推,使肩胛骨分開,胸口遠離牆壁

○ 下斜方肌運動:
       躺在地板上,手往上舉行成V字型,大拇指朝上,接著感覺背部中間的肌肉出力,使手離開地板,而不是使用肩膀肌肉。手離的維持10秒,重複5次,手可以拿寶特瓶增加重量。

○ 旋轉肌群運動:


● 外轉:可以使用彈力繩或啞鈴。

● 內轉:

○ 胸小肌伸展:
       手上舉120度,手掌貼牆,身體轉向對側,維持20秒。如果手有出現麻的症狀就暫停伸展,待症狀消失再繼續。

◎比較:

五十肩與肩關節夾擠症候群:
最後很多人都會搞混五十肩與肩關節夾擠,下面比較兩者差異。

診斷 五十肩 肩關節夾擠症候群
成因 整個關節囊發炎,產生沾黏 肩峰下空間變狹窄,夾擠到肌腱或滑液囊,而產生疼痛
關節活動角度 因為是整個關節囊的問題,所以在各角度都會有受限的情形 正常,但可能過程中會產生疼痛
疼痛 做動作時都會痛 過程中產生疼痛,到底反而比較不會痛 (疼痛弧)


當疼痛不適持續超過一周都不見好轉,就別再拖了,還是讓專業人原為您仔細評估與治療,以免耽誤黃金恢復期,得不償失。










[ 我要回應 ] -> 我中了!肩關節夾擠症候群(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)

志尚儀器股份有限公司

最新廠商動態!

OMEGA ENGINEERING ;OMEGA代理;熱電偶接頭;熱電偶線;感溫線;偉吉達;
WHATMAN代理空氣採樣濾紙;玻璃纖維濾紙;G/A GF/B GF/C暨相關過濾素材; 2020 Cytiva代理Whatman濾膜及耗材;
不銹鋼三層推車;不銹鋼二層推車;實驗室推車;歡迎同業洽詢;
BROOKS質量流量控制器;PC540;BROOKS代理;質量流量控制器;BROOKS 5850E;
OMEGA ENGINEERING ;OMEGA 代理商;熱電偶接頭;熱電偶導線;熱電偶公母接頭;熱電偶感溫線;

更多

最新儀器!

山瑞科學有限公司

Copyright © 2006-2017 tw17 All rights reserved.
Design: 台灣儀器網

台灣儀器網Tw17 行動條碼QR Cod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