桔子從秋末到冬天都有產季,因為外型、顏色討喜,又有「大吉(桔)大利」諧音,台灣人過年的討喜水果之一。你可知道,《中草藥學》中記載桔子的皮、果肉、桔絡、未成熟之皮(青皮)、桔葉、桔核皆能入藥,雖然同為桔子的一部份,但性味、功效皆不同,以下一一介紹:
桔 皮
桔皮為芸香科植物桔類的果皮,味辛、苦,性溫,歸脾、肺經。功效為行氣健胃、燥濕化痰,用於胸腹脹滿等症,桔皮辛散通溫,氣味芳香,長於理氣,能入脾肺,故能行散肺氣壅塞瘀結;此外,桔皮又能和中,可治胃失和降、噁心嘔吐,若胃寒嘔吐,可與生薑同用;桔皮在臨床上廣泛應用,《本草綱目》稱其「同補藥則補,同瀉藥則瀉,同升藥則升,同降藥則降」,而其效用則兼理氣燥濕、化痰健脾也。
古時對於桔皮的還可分為橘紅、橘白,橘紅是橘皮之外層色紅者,以燥濕化痰之功為勝;橘白為內層色白者,無燥烈之弊,而能化濕和胃,不過現在較少如此細分。
陳 皮
化痰的陳皮,味甘,性平,是用橘子皮製成的,古人稱陳皮為「理氣之珍」,有理氣健脾、和胃止嘔、燥濕化痰的功用,可治療氣喘、痰多之症,又可用於消化不良、腹脹腹滿。陳皮「陳」久者良,「陳」至多久為佳呢?橘皮存放過久會生霉、長蟲,存放時間太短其燥性不減,最佳的陳皮要密封保存第三年,陳皮不烈不燥、氣味純正,使用效果最好。
桔 絡
桔瓤上的筋膜,就是橘子果肉與橘皮之間的白色的絲狀物,性味苦,平。功能為化痰、理氣、通絡,適用於痰滯經絡,咳嗽、胸脅作痛等症。不是直接食用,而是要煎煮過後再服。
青 皮
橘皮與青皮,同為一物,橘皮為成熟之果皮,青皮為未成熟之果實,因成熟度不同而功效有異。青皮味苦、辛,性溫。歸入肝、膽、胃經,功效為疏肝破氣,消積化滯。性味較峻烈、急而沉降,擅長疏肝經之滯氣,且能消散食物積聚在胃部脹滿、壅塞情形。
橘 葉
橘葉即橘樹之葉。性味辛、苦,平。功能疏肝理氣,消腫散結。適用於胸 肋疼痛、乳房脹痛或結塊等症。
橘 核
橘核即橘的種子。性味苦、辛,溫,入肝經。功能疏肝理氣,散結止痛。適用於疝氣疼痛、睪丸疼痛等症。
橘 皮 的 妙 用
1.橘皮茶
把清洗乾淨的鮮橘皮,切成細絲,直接沖泡飲用,或是加入茶葉一同沖泡,有淡淡的橘子清香,還有開胃、通氣、提神的功效。
2.橘皮丁
將新鮮橘皮洗淨,去掉蒂頭和壞掉的部分,切成小丁塊,放在蜂蜜或白糖中醃 20 天,清爽香甜,可以當果醬,也可直接食用。
3.橘皮浴
要洗橘皮浴,首先要將橘皮洗淨一遍,曬三至五天到乾燥,然後將曬乾的橘皮裝入布袋中,放在熱水種浸泡,就可以洗一個橘香浴。因橘皮含有揮發性的油脂,有橘子的香氣,可以讓人感到愉快,抗憂鬱、溫和鎮定,增加皮膚及頭髮的光澤,幫助消除疲累感。
相關網頁:
六物養生湯--養生,防病,健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