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毒性肺炎
【概述】
急性呼吸道感染中,病毒感染占90%,而病毒感染則以上呼吸道為主,有普通感冒、咽炎、喉-氣管-支氣管炎、細支氣管炎、嬰兒皰疹性咽峽炎(herpangina)以及流行性胸痛(pleurodynia)等。引起肺炎的病毒不多見,其中以流行性感冒病毒為常見,其他為副流感病毒、巨細胞病毒、腺病毒、鼻病毒、冠狀病毒和某些腸道病毒,如柯薩奇、埃可病毒等,以及單純皰疹、水痘-帶狀皰疹、風疹、麻疹等病毒。嬰幼兒還常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產生肺炎。病毒性肺炎多發生於冬春季節,可散發流行或暴發。在非細菌性肺炎中,病毒感染約占25%~50%,患者多為兒童,成人相對少見。近年來由於免疫抑制藥物廣泛應用於腫瘤、器官移植,以及愛滋病的發病人數逐年增多等,單純皰疹病毒、水痘-帶狀皰疹病毒、巨細胞病毒等,都可引起嚴重的肺炎。病毒性肺炎為吸入性感染,通過人與人的飛沫傳染,主要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,常伴氣管-支氣管炎,家畜如馬、豬等有時帶有某種流行性感冒病毒,偶見接觸傳染。糞經口傳染見於腸道病毒,呼吸道合胞病毒通過塵埃傳染。器官移植的病例可以通過多次輸血,甚至供者的器官引起病毒。血行播散的病毒性肺炎並不伴氣管-支氣管炎。
【診斷】
一、病史、症狀:
起病緩慢,初期多有咽幹、咽痛、噴嚏、流涕、發熱、頭痛、納差以及全身酸痛等上呼吸道症狀,病變累及肺實質可有咳嗽(多為陣發性乾咳),胸痛、氣短等症狀,病史詢問應特別注意有無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情況。
二、體檢發現:
體征多不明顯,有時可在肺下部聞及小水泡聲。
三、輔助檢查:
(一) X線胸片,兩肺呈網狀陰影,肺紋理增粗,模糊,嚴重者兩肺中、下野可見彌漫性結節性陰影,實變者少見。
(二) 血液檢查:白細胞計數一般正常,也可稍高或偏低,繼發細菌感染時,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可增高。
(三) 病原學檢查:病毒培養較困難,不易常規開展,肺炎病人的痰塗片僅發現散在細菌及大量有核細胞,或找不到致病菌,應懷疑病毒性肺炎的可能。
(四) 血清學檢查:急性期和恢復期的雙份血清,補體結合試驗、中和試驗或血清抑制試驗抗體滴度增高4倍或以上有確診意義。近年用血清監測病毒的特異性IgM抗體,有助早期診斷。免疫螢光,酶聯免疫吸附試驗,酶標組化法,辣根過氧化物酶-抗辣根過氧化物酶法等,可進行病毒特異性快速診斷。
【治療措施】
一、一般治療:
保曖,保持呼吸道通暢,防止水、電解質和酸堿失衡,必要時氧療。
二、抗病毒藥物:
金剛烷胺 0.1g, 2次/d,連用3~5天;病毒唑,10mg/kg,2~3次/d,口服或注射;板蘭根、黃芪、金銀花、大青葉、連翹等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。還可用α-干擾素,胸腺肽等。
三、繼發性細菌感染時給予相應抗生素治療。
【病理改變】
感染從上呼吸道開始,氣道上皮有廣泛的破壞,粘膜發生潰瘍,被覆纖維蛋白性膜。氣道的防禦功能降低,容易招致細菌感染,免疫狀態低下者,尚可合併真菌、原蟲特別是卡氏肺孢子蟲感染。單純性病毒性肺炎引起間質性肺炎,肺泡間隔有大單核細胞浸潤。肺泡水腫,被覆含血漿蛋白和纖維蛋白的透明膜,使肺泡彌膜距離增厚。肺炎可為局灶性或廣泛彌漫性,甚至實變。肺泡細胞和巨噬細胞內可見病毒包涵體。細支氣管內有滲出物。病變吸收後可留有肺纖維化,甚至結節性鈣化。
【臨床表現】
本病臨床表現一般較輕,與支原體肺炎的症狀相似。起病緩慢,有頭痛、乏力、發熱、咳嗽、並咳少量粘痰。體征往往缺如。X線檢查肺部炎症呈斑點狀、片狀或均勻的陰影。白細胞總數可正常、減少或略增加。病程一般為1~2周。在免疫缺損的患者,病毒性肺炎往往比較嚴重,有持續性高熱、心悸、氣急、紫紺、極度衰竭,可伴休克、心力衰竭和氮質血症。由於肺泡間質和肺泡內水腫,嚴重者可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。體檢可有濕羅音。X線檢查顯示彌漫性結節性浸潤,多見於兩下2/3肺野。
【預防】
病毒感染後抗體出現較遲,對控制感染作用不大。干擾素對易感細胞的病毒感染具有保護作用,有阻止病情發展和防止其播散作用。細胞免疫對某種病毒有控制作用,如白血病或何傑金病的細胞免疫缺損,很易感受皰疹和水痘屬病毒,而對其他病毒卻無易感性。目前國內已對嬰幼兒廣泛接種減毒麻疹活疫苗,現麻疹已極為少見,麻疹肺炎更為罕見。
人體免疫球蛋白被動免疫對易感的病人,特別是針對水痘與麻疹有一定的保護作用。特異性免疫接種對流行性感冒、腺病毒、麻疹等雖有保護作用,但不能完全防止發作。